本文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盛夏的横州大地,绿意盎然,生机勃发。在百合镇大炉村委石龙村的水稻种植基地,连片的早稻正值孕穗末期至大胎破口的关键生育期,绿油油的禾苗长势喜人。然而,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与频繁降雨,也为水稻纹枯病、稻瘟病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二化螟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。此刻,正是“虫口夺粮”,保障丰收的紧要关头。
植保无人机穿梭于稻田上空,精准地喷洒药剂。黄桂兰摄
田间地头,横州市植物保护站与百合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正俯身细查,认真开展病虫害普查。与此同时,天空中传来旋翼的嗡鸣——专业的飞防人员正熟练地操纵着植保无人机,穿梭于稻田上空,精准地喷洒药剂。
“今年我种了200多亩水稻。今天农业农村局不仅来指导我们防治病虫,还带来了飞防队现场作业,为我们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带来非常及时、有效的帮助。”种植户李献灼表示,后期还将继续加强病虫害防治,确保颗粒归仓。
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南宁市粮食产量大县,横州市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将保障“粮袋子”作为核心工作扎实推进。当前,全市早稻大部分处于病虫害防治关键窗口期。为防止病虫害蔓延扩散,横州市植保站在横州、校椅、陶圩、百合等7个乡镇启动植保无人机“飞防”作业,此次防控面积约5万亩次,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农技人员向农户传授实用技术。黄桂兰摄
相较于传统人工打药,植保无人机展现出了显著优势。横州市植物保护站站长陈秋暖介绍:“无人机飞防精准、高效、穿透力强。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面积可达400亩,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卫星定位技术,农药喷洒量和范围能被精确控制到每一寸稻田,农药利用率能提高30%-40%。这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显著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,实现了绿色高效生产。
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,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,在提高病虫防治效率的同时,也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,让田间管理更绿色高效,助力增产增收。”陈秋暖说。
科技赋能之外,横州市在病虫害防治中始终坚持“统防统治、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”的机制,除了利用无人机飞防外,技术人员还深入田间调查虫情,进行观测,及时发布病虫情报,指导农户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和田间管理,同时还通过“田间课堂”等形式向农户传授实用技术。
近年来,该市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的模式,默默守护着横州大地的每一粒珍贵收成,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贡献着科技力量。(黄桂兰 陈秋暖)
配资炒股配资开户,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方法,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